广州什么代孕医院最好,全国十大试管婴儿医院成广州金贝供卵多少钱,广州供卵试管婴儿医院-私立广州代孕生一个小孩要多少钱|绵阳试管婴儿技术广州有代生公司吗,广州合法供卵试管中心,广州金广州做试管婴儿麻烦吗广州试管需要提供哪些证
泰国试管婴儿知识
忆四中钟声
日期:2023-11-24 来源:未知 阅读:467

阿原

祖父母命名时,为我选取了一个“钟”的同音字。听满公讲,爷爷说要响亮惟有钟声。其声响远,能声传千里。于是,我名字中就带上了一口钟。每有人唤我,心中一震:钟响了!

小学是在二里外的村办学堂里度过的。从家至学堂需经一条笔直的机耕道。道路两旁是广阔平整的田野。当油菜花开时,遍野金黄,蜂儿穿梭花丛,满耳嗡鸣。麦苗出垄时,正值天寒地冻,畏手畏脚的我望见一片油绿,心中暖意油生。随着麦苗长高,麦穗临风而动,款款而摆。当紫云英铺地时,又一地翠英,如一块墨绿之绸铺覆在大地。娇鲜的花儿又引蜂儿尽出而忙。大人们也总是忙碌,日日为了温饱早出晚归地劳作,根本无暇顾及身边的美事,让这大好美景成了摆设,倍感落寞。

如画之美却令我着迷。我常会扔了书包,扑入田野,玩得一点没了上学的心思。我用一个玻璃瓶,拧下盖,追逐着蜂儿,一手握瓶一手捏盖,屏住呼吸,全神贯注地轻轻把它导入瓶中,然后旋紧,看它在里面爬来爬去寻不着出口,全然不知它的生命正走向终点。

学堂就在山岗上,视野开阔,一览无遗。村子在山坡下散布,在田野中点缀。学校还算是个好地方。乡上干部子弟与四中老师子女都在那儿上学。

那时,拆田坎,烟老鼠;游田畻,打甲子(青蛙);洗溪浴,捉鱼子……很多坏事基本都做过。

当学校的钟声突然在耳边激越地敲响,远远地传来,我才恍悟,从美景中抽身而出,抓起书包朝学校一路狂奔……

就是这样,小学毕业时还差点被县城中学录去。没被录上我一点也不觉遗憾,心里反而有些庆幸。我还不想过早离开父母,离开我的家乡。生长在四中旁,听惯了四中的钟声,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那么熟悉,早已情愫暗生!

现在的校门

进入四中的初中部,我编在了(1)班。终于成了四中的学生,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。

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是廖永茂老师,戴着一副眼镜,一个书生模样,一看便是个书呆子。步子促急的他对班级负责,对教学认真。我的作文不时会被他在课堂上点评,对我促动很大。我的课堂笔记也常被当作范本拿去参展。数学老师先是王椿玉,后是张水根老师。张水根老师说话声调抑扬顿挫,声音沉厚,带有磁性,印象深刻。他的小提琴拉得好,曾在学校晚会上表演过,令人如痴如醉。英语科是吴荣芬老师。化学科是林绍球老师。物理科是张德先老师。张德先老师说话不轻不重、不急不缓的,脸上总堆着笑,不时蹦出一个冷笑话,哄堂一乐。他上课总提着一个木制托盘,装着教件。教政治的是卢作思老师。初中三年,政治老师轮换得特别勤,共换过四五个。生物科是唐南标老师。他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虎岗音。历史科是王锦文老师。一上课,他很快进入了角色,旁若无人,滔滔不绝;上下五千年,穿越古今。地理科是文静的陈彩云老师。体育先是陈钿昌,后是王材标老师。

音乐老师是徐爱蓉老师。她上课总背着一架手风琴。沉重的手风琴压着她柔弱的背,一点也不怜香惜玉。从她房间上到教室约百米远,期间总共有几段台阶。她迈台阶的样子有点吃力,但白净的瓜子脸上总带着微笑。那时副科课程少,一周才一二节。一到音乐课,我们都很兴奋,坐得端端正正的等着穿着一领白衬衣的她推门出现在教室中。她一来,我们的教室就飘起了嘹亮的歌声,一阵一阵煞是好听,回荡在校园。她人长得漂亮,声音又美,唱歌更是清甜。有时,我们会以她的名字用客家话相互打趣:佢爱尔(你),佢爱尔(你)!其实,有这样纤美身段、歌声动人的美女老师谁不爱?

美术科则是一个高高瘦瘦、年轻帅气的张勇老师。我们对美术课也非常爱好与向往。当学校橱窗中有了我们的美术作品展示时,心里都美滋滋的,在暗暗得意。

我们年级共设6个班,每个班都有50多人。除了过道,书桌摆得没一点空缝,满满当当。不知是不是学校在编班时有意为之,我们班叫冬梅的女同学竟有好几个。随时“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”托《咏梅》一诗的福,我们班是梅花朵朵,不惧严寒霜雪,总伏在丛中笑,山花无比烂漫!

那时,我们的年段长为吴宣平老师。

光阴似箭,初中三年短暂而美好,紧张又快乐。不容你过多留恋,在蝉声中,我们转眼到了背被背席的日子。怀揣着毕业证书,还有一张稚嫩的班级黑白照,我们光荣地毕业了。有人升上了高一级学校,有人走向了社会,还有人回家呆个一二年就早早结婚生子了。

以学校“勤学楼”为背景拍的初中毕业照

应时代发展需要,四中的高中部转设为了职业高中,以培养职业人才,满足社会。随之,老师调走了一大批。别无选择的我不得不离开家乡,头一回离开了四中。

沿着高陂溪顺流而下,我入读邻乡镇中学。跨过高陂桥,家乡就远远落在了身后。眺望复眺望,我依依不舍地带着箱子被席,跟着一拨子人来到了陌生的异乡,完成我的高中学业。从未离开过母亲、离开过四中的我,还一身稚气,如一个刚断奶的孩子,突然被抛在了荒郊。

我的村子与四中校园仅一路之隔。四中的食堂与我们村连着,共用一渠水。在蹒跚学步时,我就会踉跄地朝那个方向摇:从横圳子上,摸着墙壁往四中上头趴。上面有不一样的世界:除了市声喧阗,还有钟声悦耳、书声朗朗……每到饭点,那儿又飘起阵阵擦菜香。学生阿哥们端着砵子或站或蹲,吃得津津有味。他们匆匆扒完饭,下到圳边洗净砵子,又从裤袋里掏出下一餐的米……

走进四中的大门,须先登上一段石阶,如入校的一道考验。石缝间漫生着茵茵小草。石阶两侧是两个园子。园里植着几棵翠柏。整座大门简洁高雅,具西洋风。或隐含了“新学、开放、面向世界”之意。两根粗壮的砖柱支撑着横跨的门匾,上题:福建省永定第四中学。不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。内侧为对称的圆顶小拱门。

每遇节日,大门用竹片、青树枝捆扎后,系上五颜六色的纸花,烘出节庆之气。大门没有门扇,也没有栅栏,更不设保安。人们自由进出,从无滋扰校园之事。学校也从不担心学生会溜出校园,逃学翘课。当时的四中,不知何以能如此自信?

四中老校门

从高陂桥边王见川讲学的太平书院,到大甲墟的道山书院,一向崇文重教的古太平里十分重视文化的传承。

1768年,高陂众姓在大甲墟办起了道山书院。当时道山书院的对联为:“道以有容乃大,山因不让故高。”博大而精深。1942年,高陂乡贤黄学周热爱桑梓,以耿耿之心捎回资金,托人联络太平里众乡绅在道山书院的基础上创办了太平初中。古太平里包括今高陂、坎市、培丰、虎岗等乡镇。众多学子云集于此,孜孜以求,勤读肯学,毕业后升入更高学府,培育了众多人才。经历年耕耘,不断发展,始有今之规模。

黄学周先生

进入校门,右边为宽阔的操场,左边是一排粗大的桉树。

说到树,其实校园内那郁郁苍苍的苍天大树也属四中难忘的一笔。校门一侧的白皮桉,一排有四五棵。那大片脱落的白色树皮,干裂后拱起,将落未落,如学子在学校经历的一次次成长与蜕变。树皮上刻划着许多歪歪扭扭的字迹,内容有鼓励、不甘,发泄、互赞等。操场的中央是领操台。领操台在一棵大青松之下,如一顶巨大的华盖撑护着。做操时为操场,体育课时是球场。篮球架初为简易的木质,后才为铁制。球场先为土坪,后为石灰坪,最后才有水泥坪。想当年操场上密密麻麻排满了师生,横平竖直的整整齐齐,一齐随着那欢快跳跃的旋律做着广播操,颇为壮观,成了四中特有的风景!校门口常围聚着欣赏的村民。

太平初中首任校长卢衍纬

与校门正对的是一座两层土木结构的瓦房,为教学楼。低调,不凡。教学楼左侧路边又是一排大松树。斑驳的树皮,挺拨的枝干,弯屈的虬枝,总给人无尽的遐想。一棵松木上,挂着三个大嗽叭。当广播声响起,声震校园,鼓荡着人心。窗口的屋梁上,就悬着那口不大的铜钟。钟虽小,声响远,清脆入耳,真的如“声声敲心坎”!老师常说:钟声就是命令!我常走近它,仰起头来探望:其究竟藏何魔力?

教学楼右侧空阔处还有几棵松树,高而大,大而苍,积落了一地浓阴。其中有棵不知名的阔叶木,树冠撑张,无比粗壮。其叶如掌,四季常青。与其他树木不同,它的叶子竟然可以入口,味道甘鲜。树下砌有几个乒乓球台。松树之间连以横木,木中凿孔,取长大竹杆套入孔中立于地上便成了学生们喜爱的爬竿了。爬树攀岩,掏鸟采果是乡村孩童喜擅之事。那时,大人天天无间息地劳作,留下一堆大小孩童大背小、小拖细,如同放羊。当我们成帮结伙来到树阴下,拿出三两分钱一个的乒乓球对垒大战,一玩就大半天,常常忘了回家。球拍是一块木板、纸板或书本,来回推挡,轻挑迅击,吵吵嚷嚷的。谁赢谁当王,谁输谁下台。有时,老师从窗户上探出头来,对着欢快的我们说:“小鬼,细声点,莫吵人呦!”“小朋友,夜了,该回家吃饭了!”……

有时饿了,从地上找根短棍往上一攒,捡起飘落的叶片塞进嘴里咀嚼后咽下肚子去。

童年的快乐就是那么简单又廉价!

现在的校园一角

学校的四角楼是学生的宿舍楼,土木结构。所谓四角楼就是四面围合,中间有一个大天井。每个房间铺有扎实的木架床,大通铺。紧连着四角楼的是老师的生活区,多为家属。四角楼前边一块空地上有一排大树,间长几棵木瓜。少见的木瓜结果时,硕果累集,紧紧靠着围墙。晨昏之时,树上一树的麻雀叽叽喳喳,交头接耳,喧闹热烈,令人又爱又烦。四角楼西面有一口大水塘。当夜深人静时,有蛙鸣沉响,让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……

水塘边有一条圳溪,经西陂、睦邻村引入四中,从遥远的高陂溪上游蜿蜒而来,供学子洗濯。然后穿过村子,隐入田野中。天刚蒙蒙亮,星子还眨着眼,学子们陆续起床,沿圳溪两边排排蹲下,漱口洗脸。夏热冬冷,落雨天晴,日日如斯。这样的场景,今下生在福中的学子们是再难“享受”了。

其时,不时有家长背着大袋的米、擦菜、衣物等来到学校。缷下袋子,打听分详,再静候在外头,等着下课。待下课钟敲响,学生涌出。见到自己家长的学生,一脸惊喜。再领着家长,把东西安放到宿舍中去。一袋子米,一大口杯干菜,就是下一个礼拜在校学习的菜粮。

现在的校园一角

圳溪下有一座四合院式楼房,里面砌有一口游泳池子。房子一角曾为学校的柴油发电机房。当夜幕垂合,机声轰鸣。

那时,四中接纳了很多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。他们积极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,从繁华都市携家带口而来,如沿海的厦门、泉州、漳州等地。他们带来了先进、新鲜的东西。四中因此变得活跃,先进。在山旮旯长大的山娃子,一个个被老师调教得活活脱脱。举手投足,一颦一笑,全没了山气。唱歌跳舞,排练演出,有模有样,令人很是惊讶。

那些来自海边的老师还把那游泳池清干净,引入渠水。他们欢畅跃入水中,如在海中搏击。来自厦门的郭省友老师一家,住在食堂一侧的楼棚上,与我们村子靠得最近。郭老师经常带着他的二个小孩晓伟与晓冬去游泳,怕他们脱了水性成了旱鸭子。郭老师的爱人丰丰满满的,搞文艺活动有一手。来自城市的他们,与长在山村的我们总象隔了一座山,处处显出其优势。

学校现在的运动场

游泳池边的一排厢房为小型校办厂。那时,电力紧缺,蜡烛成了必备。烛火虽弱,却照亮学子路,温暖了其心灵。小小作坊,却管理有方。除供应校内还供应社会。所得费用既可补充学校经费,还可为学校添置仪器,修整课桌椅,修检教室瓦面等。当时任学校总务的魏汉雄老师还挤出了费用,把学校后头的石山也修整了一番,硬是把一处荒山野岭改造成学校最美的一角风景。

四中石山为石灰岩岩溶地形。其山岩危耸,悬崖峭壁。树根抱着岩石,绿草附着岩面。山下有一洞。洞内宽阔,钟乳垂吊。洞不长,出口仅可容一身。孩童时曾爬过。山上小径迂回,慢慢上延,构出玲珑幽境。宽处则砌以桌椅,供歇息。山不高,顶开阔。站在顶上,远山近景尽收。

1960年全校师生欢送林财麒同学荣选为飞行员入伍时留影

四中的良风就这样在一处深秀之地,由一帮文人秀士一天天累积而成。

来自闽南的体育老师董步云带来了新鲜的“三步跨”上篮。后因受伤转教生物,又培育出了鸡鹅杂交新品种。陈荣瓒老师参与培育出了长绒棉,还搞出水稻新品种“高陂一号”,成了育种专家。来自广东的归侨黄文昌老师身沉四中,潜心教学,深受师生与当地人尊敬。身材高挑的儿童文学作家陈炎荣老师,连续在全国刊物上发表了一篇篇带着泥土气息的乡土作品,受到茅盾等作家好评。作家温金海是他的高足。作家张胜友则在恢复高考时在四中考上了复旦大学,轰动一时。

曾经的校门

恍惚间,若从1942年的太平初中算起,高陂中学已走过了八十春秋。八十岁,于人而言可谓高寿,于历史长河而言则为极短暂之一瞬。

时下的四中,已装扮一新,难寻其丁点老旧之痕。唯有通过记忆的碎片拼接连缀,才能还原其先前的样貌。四中的钟声,也早已换成现代温和亲切的女声播报了。然而,四中的钟声还一直萦留在我脑海,将伴随我一生。

2022年10月


参考资料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广州孕宝助孕中心 广州孕宝助孕中心